• 微生物
  • DNA
  • 转录与调控
  • 单细胞空间组
  • 蛋白与代谢
  • 常规测序
#
#
温馨提醒:图片仅供参考,商品以实物为准

全长多样性测序及分析

三代微生物多样性测序依托 PacBio 平台,利用单分子实时测序(SMRT Cell)技术对 marker 基因全长进行测序,获取高保真(HiFi)序列,经 CCS 序列过滤后,通过物种注释与丰度分析揭示样品的物种构成。
  • 月销售:2000+订单
  • 样品数量
  • * 样品类型
    环境样品 组织样品 DNA PCR产物
  • * 测序类型
    细菌 真菌
  • * 产品规格
    测序+分析 纯分析
产品简介
微生物多样性测序(扩增子测序)借助二代 / 三代测序平台,对 16S rDNA/18S rDNA/ITS/ 功能基因等特定区段的 PCR 产物高通量测序,突破传统方法中微生物不可培养的局限,可获取土壤、水体等环境及人体、动物等样本的微生物群落结构、进化关系及与宿主的相关性等信息。 三代微生物多样性测序基于 PacBio 平台,通过单分子实时测序(SMRT Cell)技术对 marker 基因全长进行测序,生成高精度的 HiFi 序列。对 HiFi 序列进行 CCS 环形一致性校正与优化过滤后,可选择 OTU 聚类或 ASV 去噪算法构建分类单元,结合物种注释与丰度分析解析群落组成;进一步通过 α/β 多样性指数评估菌群复杂度,利用 LEfSe 等算法挖掘组间差异微生物,系统揭示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与环境适应机制。
产品优势
优势1
测序区域更全
全长区域测序,序列信息覆盖全,轻松覆盖所有可变区;
优势2
测序质量更好
升级为HiFi测序模式,单一Reads准确性可达99%;
优势3
分辨率高
能达到“种”水平物种鉴定,获得更精细微生物群落结构;
技术流程
云分析示例
Alpha多样性指数组间差异检验箱线图
应用领域
解决的科学问题
解析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构、预测群落表型特征,在环境领域可用于剖析“哪些菌群占优势及土壤质量优劣”,医学领域则能阐释“何为正常菌群及肠道健康状态”。探究微生物与环境、微生物与人体间的互作共生机制。
样本要求
案例分析
微生物代谢物通过调节泛癌患者的T细胞干细胞性提高免疫治疗效果
  • 英文标题:Microbial metabolite enhances immunotherapy efficacy by modulating T cell stemness in pan-cancer
    期刊:Cell
    IF:45.5
    发表时间:2024
    项目:16S全长微生物多样性+宏基因组+单菌基因组+代谢组+单细胞转录组
    疾病类型:泛癌
    单位: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
    DOI:10.1016/j.cell.2024.02.022
主要结果:癌症中的免疫检查点阻断(ICB)反应与肠道微生物群密切相关。本篇研究,基于多组学测序技术,发现了约氏乳酸杆菌的丰度 与 ICB 反应呈正相关。通过验证发现,补充约氏乳酸杆菌相关的色氨酸衍生的代谢物吲哚丙酸 (IPA) 可增强 CD8+ T 细胞介导的抗PD-1单抗免疫疗法的疗效。最终确定约氏乳酸杆菌和生孢梭菌(Clostridium sporo- genes)合作生产 IPA ,IPA 调节 CD8+ T 细胞的干性程序,并通过增加 Tcf7 超级增强子区域的 H3K27 乙酰化 促进前体耗竭性 CD8+ T 细胞 (Tpex) 的生成。
三重转基因大豆结合根际微生物群落组装中的草甘膦驱动模式
  • 英文标题:Triple-transgenic soybean in conjunction with glyphosate drive patterns in the rhizosphere microbial community assembly
    期刊:Environmental Pollution
    影响因子:8.9
    发表时间:2023
    项目:微生物16S全长多样性+ITS真菌多样性
    合作单位:南京大学
    DOI:10.1016/j.envpol.2023.122337
植物根系不断影响根际,根际也是具有理想功能的微生物的募集场所。转基因(GE)作物品种的开发提供了无与伦比的产量优势。然而,目前对转基因作物对根际微生物组影响的深入研究还不够。本研究使用了抗虫、抗草甘膦和抗旱的三重转基因大豆栽培品种(JD606)及其对照 ZP661 和经草甘膦处理的 JD606(JD606G)。通过 16S 和 ITS rDNA 测序,确定了它们对根际菌层、周围土壤和大块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群落的分类和功能的影响。
主要结果:① 三重转基因大豆和草甘膦塑造了根际细菌群落;② 土壤隔室生态位对细菌和真菌群落组装有实质性影响;③ 根际效应导致有益细菌和真菌类群的富集;④ LEfSe和网络分析揭示了根际驱动的微生物募集;⑤ 真菌网络的密度相对较低,但比细菌网络更稳健。
在线咨询